专题征文通知

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其电网结构、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电网继电保护和运行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能源通过变流器并网导致电源特性发生显著变化,电力电子设备快速故障响应与电网电磁暂态过程交织耦合,使得传统的故障分析理论和继电保护技术难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频能力不足、系统惯量降低、宽频振荡等问题凸显,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技术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应用增强了系统运行灵活性,电网故障响应特征与电力电子设备控制策略密切相关,利用电力电子设备灵活受控特性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运行控制性能已成为新的技术发展方向。

为此,《浙江电力》联合浙江省电力学会保护与控制专委会共同开展“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专题征文活动,共同探讨“双高”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本次征文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文明浩教授、华北电力大学贾科教授、浙江大学徐习东副教授、国网浙江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王松副主任担任联合特约主编,共同主持“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专题。现诚邀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踊跃投稿。

 

 

 

 

 

1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体系架构;

(2)新型电力系统故障特征分析及规律表征;

(3)新型电力系统中现有保护与控制适应性分析及性能提升;

(4)不依赖电源特性保护与控制新原理;

(5)电力电子设备主动支撑保护需求的控保协同技术;

(6)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及验证技术;

(7)新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2

时间安排

征文截止日期:2023年5月31日

拟刊出日期:2023年第10期

3

投稿要求

(1)论文应紧密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充分反应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论文应是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理论性及科学性。

(3)论文应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为宜。

(4)摘要独立成篇,通常按照“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方式撰写;引言介绍目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正文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5)论文应使用《浙江电力》投稿模板,模板可在《浙江电力》官网首页“下载中心”获取。

4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zjdl.cbpt.cnki.net

投稿时请备注“新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专栏

5

专题负责人

文明浩:swenmh@hust.edu.cn

贾  科:ke.jia@ncepu.edu.cn

徐习东:xxd@zju.edu.cn

王  松:Wangsong@zj.sgcc.com.cn

童凯(编辑部):56401602@qq.com

6

特约主编简介

                                       文明浩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教授

 

文明浩,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委会委员,IEEE PES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主设备保护分委会主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保护与励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研究与应用。在许继集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WXH- 803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研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贾   科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教授

四方研究所副所长

 

贾科,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四方研究所副所长。从事新能源汇集送出系统的保护控制研究,入选中国科协“青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56篇、授权发明专利60件(美国发明专利10件);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担任CIGRE B5-48“短路电流受限电源的电网保护”工作组秘书,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工委副秘书长;担任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等3个SCI期刊编委。

                                  徐习东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

 

徐习东,博士,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机系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分析、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通信建模及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承担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研发了多个型号的保护装置,并在高压电网中得到推广应用。“数字式电力变压器保护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WBZ-100B微机型变压器保护装置” 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NSR890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有关继电保护、数字变电站通信、直流配电网、储能系统等方面的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多项。参与编制有关技术标准5项。

                                  王   松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网技术中心 副主任

 

王松,硕士,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人才,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四届继电保护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继电保护、计算机监控及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新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试验工作。负责完成浙江省第一座基于IEC61850标准自动化系统的220kV外陈变项目和第一座全站继电保护采用GOOSE技术的500kV兰溪变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网公司技术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1项,国网公司专利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科技论文,其中10篇被EI收录。起草、修订1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网公司企业标准。

 

 

 

 

 

 

 

 

上一篇:“新能源全直流汇集与送出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下一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装备智能感知和数字化技术”专题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