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关键技术”

 

 

 

专题征文通知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我国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必然选择。然而,海上环境较为恶劣,建设施工困难、检修成本高,加上海上风电规模容量和发电量大,对海上风电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存在诸如以下的问题:新形势下风电场集群将由多个子风电场组成并通过多个并网点汇入,以单一风电场开发为主体的规划方式,难以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估和规划;由于近海风电资源的日趋饱和,海上风电场规模和容量的发展使得离岸距离不断增加,大规模海上风电高效汇集送出面临挑战;随着输电容量的不断增大,海上平台关键设备的体积、重量将增大,其安装、运输、运维的难度也将增加;由于海风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当大规模海上风电并入电网之后,如何发挥其主动支撑作用还欠缺考虑。

为深入探讨大规模海上风电发电、汇集、组网、送出全过程的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讨论和分享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特此邀请浙江大学黄莹教授、国网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陆翌教授级高工、华南理工大学肖晃庆副教授担任专题特约主编,组织“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关键技术”专题。诚邀广大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1.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海上风力机组测试技术;

(2)海上风电场规划与优化技术;

(3)大规模海上风电交流/直流高效汇集技术;

(4)大规模海上风电轻型化直流送出技术;

(5)大规模海上风电低频交流送出技术;

(6)大规模海上风电主动支撑控制技术;

(7)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系统状态感知技术

(8)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系统故障诊断与保护技术;

(9)海上风电的智能运维技术。

 

2. 时间安排

征文截止日期:2024年8月31日

拟刊出日期:2024年第12期

 

3. 投稿要求

(1)论文应紧密围绕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充分反映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关键技术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论文应是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理论性及科学性。

(3)论文应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为宜。

(4)摘要独立成篇,通常按照“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方式撰写;引言介绍目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正文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5)论文应使用《浙江电力》投稿模板,模板可在《浙江电力》官网首页“下载中心”获取。

 

4.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zjdl.cbpt.cnki.net

投稿时请备注“大规模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主动支撑关键技术”专栏

 

5. 专题负责人

黄莹:huangyingzju@zju.edu.cn

陆翌:7282170@qq.com

肖晃庆:xiaohq@scut.edu.cn

张瑞敏(编辑部):

ruiminminzhang@163.com

 

6. 特约主编简介

 

黄莹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

黄莹,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IEEE高级会员,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直流输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配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于2005年获得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05—2022年就职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入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电力系统交直流电网分析,新型直流输电技术,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等。作为项目负责人/课题骨干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作为项目经理或总工承担并完成4项重点直流输电工程系统研究和集成设计,成果在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和多端柔性等多条直流中应用,支撑工程建设和运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主持编制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主持IEC标准1项,编制国家标准6项、参与国际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工程师奖等荣誉称号。

 

陆翌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陆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钱江人才,电力行业电能质量与柔性输电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直流配电系统标委会委员,浙江省电力学会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于2006年获得英国利物浦大学电力工程与电子系博士学位,2008年起就职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任国网浙江公司电力电子技术电网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汇集和柔性交直流送出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作为项目首席助理/课题骨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主导建设完成了世界上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舟山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获得了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创新奖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主持编制专著3部,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编制国家/行业标准5项、参与国际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全国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国网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肖晃庆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副教授

肖晃庆,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IEEE PES直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系统建模与仿真学术工作组委员。2018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从事Research Associate工作,2021年起入职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含国际专利3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2部,获最佳论文奖3项。担任《浙江电力》《Clean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电力建设》期刊青年编委,获《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20年度杰出审稿人奖、《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奖和《浙江电力》2023年度优秀审稿专家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直流输电、海上风电并网。

上一篇:“虚拟电厂及其市场化交易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下一篇:“微电网群协同控制与优化运行技术”专题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