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

专栏征文通知

 
 

 

发展分布式能源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然而,分布式能源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叠加海量异构资源的接入以及多元主体间的复杂协调需求,使得现有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规划、运行与控制层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在大数据分析、复杂系统建模、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正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突破性机遇,尤其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领域,人工智能有望实现分布式能源单元之间的智能协作与系统层面的全局优化,实现局部自治与全局协调的有机统一,从而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增强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韧性与运行经济性。

为探讨和研究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和技术成果,推动该领域创新发展,《浙江电力》邀请上海电力大学赵健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顺波副教授、天津大学刘一欣副教授担任联合特约主编,组织本专栏。诚邀广大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稿。

 

1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布式能源发电、用电负荷智能预测及不确定性分析技术;

(2)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状态智能分析、监测与控制技术;

(3)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与协同调度技术;

(4)考虑多主体博弈、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分布式能源协同运行策略;

(5)知识图谱、多模态大模型等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6)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仿真分析与安全防控技术

(7)面向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的智能感知、边缘计算技术;

(8)人工智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及需求响应中的应用。

 

 

2

时间安排

 

征文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拟刊出日期:2026年第1期

 

 

3

投稿要求

 

1

 

论文应紧密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充分反映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关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2

 

论文应是未经公开发表的原创性学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理论性及科学性。

 

3

 

论文应重点突出、论述严谨、文字简练,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为宜。

 

4

 

摘要独立成篇,通常按照“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方式撰写;引言介绍目前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正文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5

 

论文应使用《浙江电力》投稿模板,模板可在《浙江电力》官网首页“下载中心”获取。

 

 

 

4

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zjdl.cbpt.cnki.net

投稿时请备注“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关键技术”专栏

 

 

5

专栏负责人

 

赵  健:zhaojianee@foxmail.com

雷顺波:leishunbo@cuhk.edu.cn

刘一欣:liuyixin@tju.edu.cn

张瑞敏(编辑):

ruiminminzhang@163.com

 

 

6

特约主编简介

 

赵健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教授

 

赵健,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长期致力于电网数字化、配电网优化理论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等方向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优秀青年培养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等;在IEEE TSG、IEEE TPWR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并参与制定国际和国家标准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奖一等奖等;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第二十一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一等奖等。担任中科院一区期刊PCMPS助理编委,《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浙江电力》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TII等10余个国内外顶级/高水平期刊审稿人,被评为TSG最佳审稿人。

 

雷顺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学院 副研究员

 

雷顺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校长青年学者,华电科工集团特聘专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低碳韧性综合能源系统、绿色智联建筑、人工智能与优化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发表JCR一区SCI论文50余篇,获2019-2021 IEEE TSG最佳论文奖、IEEE PES GM最佳论文奖,3篇一作论文入选ESI Top 1%高被引;担任IEEE TPWRS、IEEE TSG等期刊编委、IEEE PES Loads Subcommittee技术分委会副主席,获2024 IEEE PES技术理事会青年人才奖、2023 IEEE PES中国区委员会青年工程师奖、2024 IEEE ICPST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刘一欣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副教授

 

刘一欣,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在微电网规划与运行优化、新型配电系统运行与电压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6项。近年在IEEE TPWRS、IEEE TSG、Applied Ener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Microgrid Methodologies and Emergent Applications》1部,参编中英文著作多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IEEE 2030.9-2019微电网规划和微电网/微网群能量管理与运行控制相关国际、国家标准制定,牵头完成氢能微网相关团体标准1项。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协会奖4项,担任IEEE PES中国区氢储能技术分委会理事、天津市能源互联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分布式发电及智能配电专业委员会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专题工作组成员等社会兼职。自主研发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用于马尔代夫14个海岛微电网、日本、新疆、云南、河北等国内外多个实际工程。

 

 

 

浙江

 

电力

 

上一篇:“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气象应用技术”专题征文通知